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4-02-15 13:32:49
关于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关于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体第17页,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化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苯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的内容。初中化学简单介绍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机化合物,在高一也刚刚重点学习了饱和烃代表物甲烷和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说苯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由链烃向环烃的的转折,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化合物烃的知识将较为完整。苯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一页,是进行科学探究很好的素材因而在整个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首先在15分钟的课堂中,有两个基本方面需要学生掌握。1、苯的物理性质和组成。2、苯的结构特点。 通过这两个基本要求以及探究时的有趣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苯独特的分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以科学假说的方法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了解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体会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以科学事实为依据,逐步养成严谨求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三、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已经简单地了解少数有机物的部分性质、存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并且在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但是对于苯以及与苯相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知之甚少,因为苯的主要用途在于它是基础化工原料,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和了解苯 ……此处隐藏11477个字……

金属性

宏观性质

非金属性

3、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具体的数据为判断依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己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4、重难点突破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元素的性质的内涵,使学生明白,结构决定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同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点上,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从而完成本堂课的另外一个情感目标、

原子结构的决定元素性质的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周期性变化反映周期性变化反映

内内内

容容容

原子的最外层原子半径元素性质随

电子数从1个主要化合价原子序数的

增加到饱和原子得失电子能力递增而呈现

(2个或8个)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

的稳定结构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本节第二课时,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从时钟转一圈,地球的自转、公转引出周期,从而引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周期呢?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从感性上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之前,已经学习了卤素、碱金属2个主族元素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理解元素周期律时,以这些知识为材料,将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新学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又能进一步认识元素化合物。例如,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原子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如何变化?请看VIIA族元素卤素从f到At,原子结构如下:

随着原子序数从9到8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2层到5层,呈递增趋势(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个。

作为金属族的代表物碱金属族也有相同的规律。原子结构如下:

从3号Li到55号cs,随着原子序数从3到55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递增,从2层到6层。原子的半径也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是1个电子。

由此可见,用丰富的实际知识去理解一个新学的理论规律,便于掌握这一理论,从而也巩固了已学的实际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关数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表5—6,引导学生得出规律

表1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1122

3~102188

11~18318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核内正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再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

关数据,验证规律是否与推测的相一致。

表2

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

3~10逐渐减小

11~17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表3

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

1~2+10

3~10+1+5

—4—10

11~18+1+7

—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

性变化。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给出元素周期律的的内容,分析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补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完成我们的情感目标、

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

最高价氧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和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

补充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课堂练习:1、比较微粒间半径的大小

(1)Na、mg、Al、si、P、s、cl

(2)Na与Na+;cl与cl—

(3)o2—f—NeNa+mg2+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

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

特别强调: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2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相关问题

课堂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Ro3n—+6I—+6H+=R—+3I2+3H2o

⑴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⑵R元素的原于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答案:⑴+5;⑵7、

解析:该题第二问易误填为5个。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以及|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

课堂练习: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AH3Ro3BH2Ro4cHRo3DH3Ro4

3有关半径的判断

课堂练习: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c

解析:对于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的区别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问题。

其中,1、2、3、4点均为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因此,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是很理想,可以临时增加一些习题。

《关于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先力国学网 www.dqwx168.com 版权所有